蒋中崎 越剧文化-越剧审美 《全国艺术研究院(所)青年戏曲理论研究
蒋中崎 越剧文化-越剧审美 《全国艺术研究院(所)青年戏曲理论研究
2017-07-12 17:51:00
2017年7月6日,由我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、吉林省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《全国艺术研究院(所)青年戏曲理论研究人才培养》培训班本日的课程由浙江艺术研究院蒋中崎副院长讲授。
蒋中崎老师乃地道杭州人是也,浙江杭州生人,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,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就业,一入戏曲史论研究,从此不得抽身——(小编插嘴:幸亏不得抽身……)现为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、教授、研究员,《浙江通志舞台艺术卷》执行主编、浙江省戏曲普查办公室主任。曾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《中国曲艺志浙江卷》常务副主编,《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》副主编……
我们笑说,蒋中崎老师堪称“孤山畔寻过梅,西湖边送过伞,越剧听到耳朵长茧”。
破茧成蝶,是他的人生,也是他的越剧。
上午,他讲越剧如何进入上海、越剧名家袁雪芬的改革、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如何扩大影响、“小百花”现象……
下午,他讲越剧的审美,越剧与江南文化的关系,上海文化的关系……
句句不离江南,也离不得江南。
越剧是什么?这是中国戏曲里组班形式最自由的剧种,那些纤丽绮靡的女子们不断创新、不断竞争、不断“比美”,温婉容颜赋搏杀之念,以“弄死你,我才能生存”的凄厉决绝,成全了今时今日舞台上的绝色与惊艳。
从自娱自乐的“田头唱书”到谋求生机的“沿门唱书”,再到商业演出的“落地唱书”,乃至丰富与提高的“走台书”再到“小歌班”时期——三次重要演出,标志了越剧的诞生。
一、浙江于潜县乐平乡外伍村的演出。
二、浙江余杭县陈家庄的演出。
三、浙江嵊县东王村的演出。
四进杭州,六进上海,由农村市场向都市化娱乐的探索,决定了“小歌班”最终在沪上演出三足鼎立。
1938年-1942年,“改良文戏”终于出现,浙江女子越剧戏班蜂拥入上海,上海本地女子越剧戏班自不甘落后,亦建科班。
时至孤岛时期,上海越剧创作演出益发繁荣,越剧编剧“四金刚”的出现与大批新剧目的产生,决定了越剧演出市场的兴旺。“四大名旦”与“四大小生”现身!
姚水娟、袁雪芬、尹桂芳……越剧十姐妹义演《山河恋》。嵊县、宁波、杭嘉湖、浙东抗日根据地,越剧演出活动即便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没有停止。建国后“改人改戏”、“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”、“三改”工作开展、“三并举”……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,越剧发展一路飞扬。
也曾凋零过,终又芳华创新。
也曾萎靡过,到底百花竞艳。
蒋中崎老师讲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创作演出,讲从《五女拜寿》、《陆游与唐琬》到《西厢记》;从《寒情》、《孔乙已》到《藏书之家》,讲越剧观念的更新与艺术创新的探索……
是江南市镇,成全了越剧,这越剧演出的独特区域,将吴越文化精致灵动之风与优雅的水乡气息诠释得淋漓尽致。越剧作为江南文化代表,生活环境导致其精致的审美倾向,而这审美,正如江南那处处可见绿茸细绣的小块田地一样——深耕细作。
越剧的生存之道,是与时俱进。
因时而生,因时而盛,因时而变。
趋新善变,也勇于创新。
有人说,越剧,就是中国的宝冢剧团。刚柔相济的艺术表现和清新柔美的艺术品格,加上女性为审美主体的情感寄托,到底形成了越剧细腻动人的情感倾诉和雅俗共赏的风格。
蒋中崎老师问,你们知道,在越剧中出现最多的意象是什么?
是“水”和“桥”——
因才如水,以新为桥。
化蛹成蝶,破茧长天。
蒋中崎老师乃地道杭州人是也,浙江杭州生人,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,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就业,一入戏曲史论研究,从此不得抽身——(小编插嘴:幸亏不得抽身……)现为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、教授、研究员,《浙江通志舞台艺术卷》执行主编、浙江省戏曲普查办公室主任。曾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《中国曲艺志浙江卷》常务副主编,《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》副主编……
我们笑说,蒋中崎老师堪称“孤山畔寻过梅,西湖边送过伞,越剧听到耳朵长茧”。
破茧成蝶,是他的人生,也是他的越剧。
上午,他讲越剧如何进入上海、越剧名家袁雪芬的改革、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如何扩大影响、“小百花”现象……
下午,他讲越剧的审美,越剧与江南文化的关系,上海文化的关系……
句句不离江南,也离不得江南。
越剧是什么?这是中国戏曲里组班形式最自由的剧种,那些纤丽绮靡的女子们不断创新、不断竞争、不断“比美”,温婉容颜赋搏杀之念,以“弄死你,我才能生存”的凄厉决绝,成全了今时今日舞台上的绝色与惊艳。
从自娱自乐的“田头唱书”到谋求生机的“沿门唱书”,再到商业演出的“落地唱书”,乃至丰富与提高的“走台书”再到“小歌班”时期——三次重要演出,标志了越剧的诞生。
一、浙江于潜县乐平乡外伍村的演出。
二、浙江余杭县陈家庄的演出。
三、浙江嵊县东王村的演出。
四进杭州,六进上海,由农村市场向都市化娱乐的探索,决定了“小歌班”最终在沪上演出三足鼎立。
1938年-1942年,“改良文戏”终于出现,浙江女子越剧戏班蜂拥入上海,上海本地女子越剧戏班自不甘落后,亦建科班。
时至孤岛时期,上海越剧创作演出益发繁荣,越剧编剧“四金刚”的出现与大批新剧目的产生,决定了越剧演出市场的兴旺。“四大名旦”与“四大小生”现身!
姚水娟、袁雪芬、尹桂芳……越剧十姐妹义演《山河恋》。嵊县、宁波、杭嘉湖、浙东抗日根据地,越剧演出活动即便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没有停止。建国后“改人改戏”、“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”、“三改”工作开展、“三并举”……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,越剧发展一路飞扬。
也曾凋零过,终又芳华创新。
也曾萎靡过,到底百花竞艳。
蒋中崎老师讲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创作演出,讲从《五女拜寿》、《陆游与唐琬》到《西厢记》;从《寒情》、《孔乙已》到《藏书之家》,讲越剧观念的更新与艺术创新的探索……
是江南市镇,成全了越剧,这越剧演出的独特区域,将吴越文化精致灵动之风与优雅的水乡气息诠释得淋漓尽致。越剧作为江南文化代表,生活环境导致其精致的审美倾向,而这审美,正如江南那处处可见绿茸细绣的小块田地一样——深耕细作。
越剧的生存之道,是与时俱进。
因时而生,因时而盛,因时而变。
趋新善变,也勇于创新。
有人说,越剧,就是中国的宝冢剧团。刚柔相济的艺术表现和清新柔美的艺术品格,加上女性为审美主体的情感寄托,到底形成了越剧细腻动人的情感倾诉和雅俗共赏的风格。
蒋中崎老师问,你们知道,在越剧中出现最多的意象是什么?
是“水”和“桥”——
因才如水,以新为桥。
化蛹成蝶,破茧长天。
上一篇:我院承办第28届田汉戏剧奖
下一篇:最后一页